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事例盘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社会问题

现在看到老人摔倒很多人肯定不敢扶了,就算敢扶的也会在有人证和摄像头的强力证据下才去扶,他们也怕自己无端端的惹祸上身。尊老爱幼是我过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为什么现在变成了部分老人讹人的局面呢?那么近期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事例盘点有多少呢?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社会问题了吗?下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事例盘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社会问题
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事例盘点
不知何时在我耳边回响的一句话:“老人摔倒,路人相扶,老人反赖,路人赔偿。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老人跌倒是否应该扶起,不断引发道德争议。去年9月6日,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就没人敢上前扶一把。最终,老人因为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言是对这一精神的最好诠释。将摔倒的老人扶起来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为什么就是要有那么多的顾虑甚至不敢去扶呢?细究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事例盘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社会问题
首先、网络对相关事件的放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道德焦虑。彭宇案原本是一件极为常见的民事案件,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社会影响,主要的原因在于彭宇在事件中充当的是一个被冤枉、受委屈的“英雄”的角色,也可以说最开始彭宇利用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并绑架了社会舆论。在“彭宇案”一审举证不足、原始笔录丢失的情况下,彭宇选择通过网络媒体将自己“救人被讹”的情况捅出去,或许是有点投机心理希望借网络造势以证清白,但没想到就此引发网络声援飓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在彭宇的身后,对徐寿兰“恩将仇报”的行为进行极力声讨,彭宇与徐寿兰一时间角色互换,彭宇成了受害者。
  近年来,扶人被讹以及肇事者冒充好心人的事件屡屡发生,成为媒体热点。这极大消耗了社会的诚信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扶人案件在现实中的情形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多同类事件的经过可谓一波三折。事件的复杂性也导致了问题解决的困难。有人曾试图设置“委屈奖”,对做好事遭讹者进行奖励;也有一些地方曾承诺,市民因搀扶摔倒老人被讹,费用将由爱心专项基金承担。这些举措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找准问题的核心和本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问题更复杂。
扶摔倒老人被诬陷事例盘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社会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此类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提出应对措施,笔者对截至今年10月前的149起因扶人引发争议的案件进行了逐一分析。在这些案例中,80%左右的案件真相最终被查明。其中冒充好人的撞人者32例,诬陷扶人者84例。而最近两年,随着探头等设备的普及,真相查明率已超过九成。2014年以来的21个案件,有20个案件的事实真相通过监控或证人证言得以发现。这意味着,恩将仇报或冒充好人,大都能通过各种方式查明真相。这对于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极为重要,因为,是否讹人、是否冒充好人、是否逃离现场,都是当事人在瞬间作出的决定。为善为恶,都在这一瞬间。极高的真相发现比例,足以消除当事人的侥幸;而切实有效的法律责任体系,有助于促使当事人在这一瞬间作出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决定。
  在这个前提下,有必要设定更为严厉的法律责任,并严格执行,从而达到对不法行为的规范,矫正偏颇的社会认知。法律必须对恩将仇报的讹人者和冒充好心人的肇事者作出反应,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但多年来,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法律的实施力度不足。在上述84起被扶者恩将仇报的案例中,仅有1例受到了扣留的处罚,但因违法人员已满70周岁,依法决定不予执行;在32起肇事者冒充好人的案件中,有对肇事行为进行处罚,但没有对冒充好人的行为进行处罚。总体而言,对恩将仇报的讹人者和冒充好心人的肇事者处罚率基本为零,这是我国扶人事件真相发现率极高而纠纷却不断这一反常现象的法律原因。
相关内容